|
|
|
發布時間:2011-4-7 10:03:50
閱讀2453
次 |
“以人為本”的包裝設計思想是20世紀初西方設計師提出的,到了現在該思想仍然具有現實意義和深遠作用。 現代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使人類的生存環境日益惡化,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而資源的破壞和浪費也是經濟發展的一大障礙。當垃圾包圍了我們的家園,當一些包裝材料大量的浪費……我們是否感到了震驚,是否意識到包裝也是一種重要的污染源? 在包裝材料上的資源浪費更觸目驚心。就以每年的月餅大戰為例,月餅的禮品包裝盒,一個比一個高檔,這里特別要指出那些制作得貌似首飾盒的月餅包裝,雕琢繪制得華麗、繁瑣的硬塑料盒,且不說兩層塑料包裝對人體的危害,其成本之昂貴、價格之高也足以令人刮目相看,遠遠超出普通人的購買水平。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包裝盒僅僅幾天時間就大部分進入了垃圾箱,這既污染了環境也浪費了資源。試想如果用紙質或別的自然材料制成的包裝盒能達到同樣的保鮮度,在設計的品位上又能大大超過硬塑料盒的效果,對環境也不會造成任何的影響,紙、竹、木、麻、棉等自然材料便于回收、容易腐爛,易被土壤吸收,這又何樂而不為呢? 目前我國對包裝材料所造成的污染尚無法律的規定對其予以懲罰。在發達國家,從20世紀90年代初就已制定了一些相關的法規,對一些不能回收或回收過程會產生公害的包裝材料采取限制生產和尋找代用品的措施。開發利用自然包裝材料是發展趨勢,在人們希望購買綠色食品時,同樣希望用的是綠色包裝。我國幅員遼闊,可供使用的自然包裝材料相當豐富,如:竹、藤、棕、草、柳、木、麻、棉、貝殼等。這些自然材料多為線材,或能與這些材料結合開發使用,其應用前景是可觀的。有些材料可通過編、壓等方法制成包材使用,在禮品包裝設計中若能通用、復用或多用,對減少資源的消耗,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對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帶動新興產業的發展等具有深遠意義。這是一件利國利民利子孫后代的大事。作為一名現代設計師,只有真正樹立起“以人為本”的思想,才會樹立設計中的環境意識,才能關心人類的發展和前途。 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人們的價值觀、審美觀,同時由于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生存空間變小,信息量過剩,競爭的激烈,使得人們的精神壓力比過去的任何時候都大,因而需要一種新的精神平衡。設計師應該如何給人們帶來一種精神補償呢?設計不僅能使商品的個體形象影響消費心理,同時可以以商品的整體形象營造一種特定的購物環境。具有材質美的單純、樸素、自然的包裝設計會令人感到輕松、自然、親切,有回歸自然、舒展胸懷之感。而具有新穎、別致的形態美的包裝設計,又會使人感到藝術與科學的無窮的魅力,喚起人們的求知欲望與對新生活的熱愛。千姿百態的裝飾美的包裝設計又往往使人浮想聯翩,愛意無窮。總之,設計的風格、情調能影響人們的精神風貌、情緒、感受,帶給現代都市人心理的輕松。 近年來出現過不少體現自然風格和形態美及高雅、清新裝飾美的優秀包裝設計,給城市購物環境和消費者的生活帶來了一股新的氣息。但是,也有不容樂觀的地方,比如一些包裝設計常常受利益的驅動,缺少主導思想,跟著人家后面走,國外流行什么,港臺流行什么就跟什么,沒有看到不同的國家、民族、地區之間是有區別的,不能劃等號,因此,包裝設計必須滿足本國、本民族、本地區消費心理的需求,是包裝設計永恒的指導思想。此外,對如何理解設計的文化內涵與審美性的問題存在偏見。長期以來往往比較注重包裝設計的裝飾美,而對材質美與形態美重視不夠,在這一方面日本的設計師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創造、開發設計出多姿多彩的具有濃厚日本文化的優秀包裝,令世人贊嘆不已,真正體現了一種設計對人的關愛。 包裝設計一方面要滿足消費者的需要(物質的、精神的),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另一方面也有責任引導消費,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陶冶人們的情操,激發人們熱愛生活、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設計師要不斷研究變化中的消費心理與社會環境,將更多的優秀作品奉獻給社會。 包裝設計“以人為本”不僅僅是一種口號和思想,他應該體現在現實中,為我們生存的環境創造藝術品味的同時,不給環境帶來污染和破壞,為子孫后代的發展留下財富。 |
| | |